"KEY" : 周圖, 金句, 牛皮, 爆單邊 , 收巿 , 預估 , 待

2012年3月8日

轉載:楊衞隆 - 忽視危機的文化

info from Ck Chung

忽視危機的文化

危機是自古已有的事情,但是,危機管理是1980年代才開始出現。1990年代修讀經濟學的人還是對危機管理沒有多大重視。危機管理學的出現是應對忽視危機的文化。不知何故,踏入1980年代,人們對危機的想法有了根本上的改變。居安思危的想法被視為傻瓜白痴的想法,任何人在商業會議上將任何經濟危機拿出來,立即被人嘲笑。1980年代末期,我在商界混的時候,所有可行性報告和商業研究報告都是以經濟持續增長為大前題。不曾見過有任何報告將經濟衰退和樓價下跌列入報告的研究範圍之內。到了1990年代,忽視危機的文化可以說是變本加厲,任何大談經濟危機的人都是散發負能量的失敗者,被扣上生人勿近的帽子。不少香港的大企業在1997年金融風暴中損失慘重,就是因為過去的商業研究都是大樂觀,即是正面能量太多,負面能量一點都沒有。

請各位回想一下2007年,次按風暴危機越演越烈的時候,香港股市有如垂直向上狂升1萬點。2008年3月,貝爾斯登出事的時候,急升5,000點。2012年2月的股市和當時的情況差不多,歐債危機擺在眼前,希臘破產已成定局,評級機構惠譽和標普都確定希臘實行換債就是有限度違約或者選擇性違約,股市不斷上升。伊朗局勢不穩令到油價急升,股市仍然照樣上升。美國經濟衰退和國債急升已經由2009年開始到現在,一直惡化,美國樓市差到連巴菲特都自認看錯市, 2009年的美國信貸緊縮仍然沒有解決,美國樓市仍然處於信貸緊縮狀態。很多美國人買樓是百分之百現金交易。甚麼量化寬鬆,超低利率都是全無作用。股市竟然因為幾項微不足道而且沒有明確意義的經濟數據而上升。

甚麼動力令到股市在危機有可能隨時爆發的時候急升? 甚麼事情令到股票市場完全忽視眼前的風險?

危機的英文crisis 的意思是不穩定情況之下的轉捩點。經濟危機和經濟災難的分別是,經濟危機不是一定會演變成經濟災難,有時只是既有制度出了問題,採用新制度,事情有機會得到解決。
應付經濟危機的手法和經濟災難完全不同,經濟災難發生的時候,一定要實實在在做好善後工作。經濟危機只是有可能很快出現經濟災難,沒有善後工作可以做,可以做的事情不多,極其量只是評估風險和做好避險準備。

政客和金融機構處理經濟危機的一貫手法是提供市場信心。經濟危機並不是很大的問題,信心危機有更大破壞力。金融體系其實是建基於信心,信心崩潰,整個金融體系就會崩潰。

金融機構推高股市就可以穩定人心,令人忽略眼前的經濟危機。總之,能夠推高就全力去推,再推不上去就讓股市插水式下跌,將維繫市場信心的責任交給政客。

政客的做法也相當簡單,搞些新花樣,例如美國的QE,歐元區的PSI等等。這些方案或者法案,是否行得通並不重要,只要這些東西可以穩定人心就可以。

如果經濟危機真的演變成經濟災難,政客唯有善後,沒有甚麼大不了。就是這樣,幾乎一模一樣的危機發展過程和無視眼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一次又一次地爆發。

http://www.facebook.com/yeungwailung/posts/345478032160716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多聽,多講,多分享 !

熱門文章